鲁迅——一位使得敌人、庸俗者闻风丧胆,唯恐避之而不及;使得人民、高尚者赞不绝口,交相称颂而又饱含敬畏的学士、斗士、战士!
一直以来,鲁迅先生凭借着其深厚的文学底蕴、辛辣的语言风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屹立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铭刻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西方有说不尽的哈姆莱特,中国有说不尽的阿Q。而这,则正是鲁迅先生留给文学史和中国国民的一个巨大的文学财富和艺术母题。鲁迅先生在当时文坛中即以其战斗性的笔锋而闻名,其杂文更是被称为“战斗杂文”。他在文学创作中除了刻画出了一个个带着深刻“中国国民性”的阿Q式的灰色人物之外,对当时的时事也予给了高度的关注并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针砭时弊,《战士和苍蝇》——正是其中一篇。
《战士和苍蝇》于1925年3月24日首发《京报》中的《民众文艺周刊》,写于民主战士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第九天。而后鲁迅先生又在《京报副刊》中发表了《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直言道:“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苍蝇则当然是指奴才们。”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对于那些蝇营狗苟如苍蝇般的只会趋炎附势,作所谓政治文章的无聊文人的不屑和对如中山先生般为民族做贡献,为民生发展倾尽所有的民族战士们的敬慕。
文章首句便直接引用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段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并对其作出了新的释义:“体格愈远即愈小,而精神则愈大。”直接点明了文章论述的主旨,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而后又继续进行阐述,表明:“他”是人,是伟大的人。但同时,“他”也如常人般有着自己的不足,“他”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然而,当“他”——当战士为民族而战死之际,一群苍蝇们却蜂拥而至,指辱着战士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并自以为得意。接着,作者便直接指出——苍蝇的完美不过基于其自身的渺小,而战士的缺点,却是由于精神的无限大!有缺点的战士,亦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不过是苍蝇!最后,作者对着那些只会营营的苍蝇们、奴才们发出了激烈的怦击:“你们这些虫豸们!”
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杂文,鲁迅先生写得言简意赅,却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自己心中对无耻文人污辱先烈行径的愤懑,对那些为国为民的民主战士们的赞誉。在《战士和苍蝇》中,鲁迅先生前后用了隐喻、反衬、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将“苍蝇”比作那些无聊、无谓、无情的政治文人,而又以“战士”这一光荣伟大的形象比作中山先生等为国为民的先烈们,感情色彩浓厚,且比喻形象贴切又贴进生活现实,给人以强烈的形象感。于此同时,在标题中,在文章里,鲁迅先生无不将战士和苍蝇放在一同进行评判:战士的崇高,更显示出了苍蝇的无耻。苍蝇的渺小,更彰显了战士的伟大。孰优孰劣,孰好孰坏,清晰可辨,对比鲜明,使读者也不禁对于那些不知所谓的如苍蝇般的文人生出无限的愤恨,对战士般的伟大的先烈们饱含同情和敬意。
鲁迅先生的杂文《战士和苍蝇》不仅在当时社会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引得无数文人汗颜。哪怕在如今,也凭借着其批判的深刻性和文字的丰富性为众多读者津津乐道。鲁迅——无愧于其为中国国民启蒙先师的美誉。
罗娟
N汉语言18-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