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一本《红楼梦》,则更是衍出一万种解说亦唯恐不足以述其一分魅力。《红楼梦》自是说不尽的,然其作品的伟大也为无数种阐述皆提供了空间,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自是因其无一处不伟大。《红楼梦》便充分地展现了这一点。
故事的开始,便由两层神话展开,一为补天神话,二为还泪神话。一条线索展现了小说社会背景与主旨。而另一条线索,则直指宝黛爱情。由曹公自拟的绛珠仙草以泪还恩神话暂且不论,单论于民间流传已久的补天神话,观其历史文化背景,便不难看出其对于小说主题的映射之用。
小说之始便以女娲氏炼石补天为引子,据此而带出了“无才不堪入选”灵石之貌,此后衍出一段惊天地之事,泣鬼神之情。“补天论”除可引申为无稽之石的背景补充之余,其独有的文化背景对于小说主题则又另有阐释之效用。“女娲补天”作为远古神话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便有记载。而后又在西汉淮南王刘安所整理《淮南子·览冥训》中有所补充。早期的补天神话原独立而存在,但自东汉王充将亦留存于《淮南子》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作为“女娲补天”神话之背景加以补充之后,故事便演变为了——共工与颛顼争为帝,致使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故而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之缺。此后这一说法长期流传。
据长期于中国古代所流传的“女娲补天”故事而谈,其间囊括了两层背景:其一为男子争权,女子补祸;其二为天地崩摧,末日临头。纵观《红楼梦》全本,除贾府第一代贾演、贾源兄弟开宗立府有所建树,贾代化、贾代善第二代语焉不详,而后三代男子皆是“一代不如一代”。第三代贾敬只图长生,不理家业。贾赦活脱脱一个衣冠禽兽。贾政老成有余而治家不足。第四代贾琏淫乱不堪,贾环不过懵懂顽童,单一个宝玉亦是不理家政,只愿长留脂粉堆中。五代之后子嗣凋零,皆不堪成就。一族五代男子,后代却无一人有补天之用。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则恰恰相反,从贾母起书中便多次暗示其年轻时更比凤姐会操持家务。第三代王夫人虽善亦不是糊涂之人。第四辈里王熙凤、贾探春皆是胸有丘壑之才。哪怕是第五代中早逝的秦可卿亦是早早意识到了盛极而衰、未世将临,在梦中劝王熙凤以今之有余补后之不足,于祖茔处多设田地、早立私塾。可见曹公是有意识地将贾府中的女性设为具有女娲之才的补世之主。然而女娲之天尚可补全,而内忧外患的封建家庭面临的末世前景却终究难以抵御。秦可卿欲补天而力有不逮;王熙凤有才而无德,只图一己之权财;探春有德有才,终究年幼可欺。当“女娲”之才渐渐力竭,府内荒淫依旧不断,大难临头之际,便是天崩地陷,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之谜历来无穷,浅论薄见,愿博君一笑。
罗娟
N汉语言18-2F